2019年,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我國豬肉產量出現明顯下跌。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豬肉產量4255萬噸,下降21.3%。從生豬存欄和出欄的情況來看,也出現了明顯的下跌。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跌27.5%;生豬出欄54419萬頭,同比下跌21.6%。
這造成2019年豬肉價格上漲42.5%。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臨近春節,大量庫存肉類投放市場,我國豬肉供需緊張關系已經緩和。
“豬瘋狂”逐步平抑
2019年,我國許多人體會到了“豬瘋狂”,一些人感慨說:快買不起豬肉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9年豬肉產量4255萬噸,下降21.3%。在這背后,是生豬存欄和出欄的減少。
值得欣喜的是,2019年12月份,生豬出欄量顯著增加。據監測,去年8—11月份生豬出欄環比持續下降,12月份止降回升,環比大幅增長14.1%,有效緩解了豬肉供應緊張的局面。
同時,庫存肉投放市場,也使供需關系在2019年12月份以來逐步得到明顯緩和。農業農村部近日表示,各地屠宰企業庫存70余萬噸豬肉產品已陸續投放市場。
“往年,我國每年生豬屠宰量在6-7億頭,每一頭100多公斤的話,產生的豬肉是千萬噸級別的,所以70多萬噸也不算是一個太大的量。但是臨近春節,大批豬肉都會集中到春節消費旺季銷售,緩和了供需矛盾。”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研究員魏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農業部數據顯示,1月16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6.82元/公斤,比前一日下降0.8%。
不過,各地仍然需要注意豬肉價格南北價差的不平衡。
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2020年第2周(即2020年1月6日-1月10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47.09元,環比漲3.6%,同比漲176.9%。其中,東北地區豬肉周均價為每公斤44.69元,廣東豬肉周均價為每公斤51.27元。
浙商期貨研究員徐心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各地政策(各地放出儲備肉等措施)不同,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屠宰企業收購情緒也不同,導致不同地區的豬肉供需情況不完全一致,南北豬價存在明顯價差。
禽肉成最重要替代品之一
盡管豬肉產量明顯下跌,但是,其他肉蛋產品的替代性作用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牛肉產量667萬噸,增長3.6%;羊肉產量488萬噸,增長2.6%;禽肉產量2239萬噸,增長12.3%;禽蛋產量3309萬噸,增長5.8%;牛奶產量3201萬噸,增長4.1%。
其中,價格相對便宜的禽肉,產量大幅增長,成為豬肉最重要的替代品之一。
農業部數據顯示,1月16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牛肉平均價格71.72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漲0.6%;羊肉68.64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漲0.1%;雞蛋8.87元/公斤,比前一日下降0.1%;白條雞18.92元/公斤,比前一日上漲0.8%。
此外,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糧食繼續迎來豐收,連續5年糧食總產量超過65000萬噸。
2019年,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產594萬噸,連續5年保持在65000萬噸以上。其中,夏糧產量14160萬噸,增長2.0%;早稻產量2627萬噸,下降8.1%;秋糧產量49597萬噸,增長1.1%。
分品種看,小麥產量13359萬噸,增長1.6%;玉米產量26077萬噸,增長1.4%;大豆產量1810萬噸,增長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