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官方一直倡導提高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堅決防止非洲豬瘟疫情反彈。而防非并不是單純讓豬場能夠活下來,更是要讓老百姓能放心吃肉。據了解,有一種養豬新模式可以兩者兼顧,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郭廷俊分享《不太“怕”非洲豬瘟的陽光豬舍養豬模式》,旨在為養豬人提供新思路。
陽光豬舍防病的理念是,少量病毒并不能讓豬感染和發病。在目前情況下,要想讓非瘟病毒絕對不進入豬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是,不讓非瘟病毒在豬舍里泛濫,不讓它在豬體內大量繁殖。
非瘟病毒不能在環境中繁殖,在干爽、陽光、通風良好的環境下各種病原繁殖都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通過改善環境,盡量少讓各種病原繁殖,甚至將其殺滅。
比較直觀的是,陽光豬舍通過陽光來殺滅病原。東北的氣候特點是氣溫低,很多養豬戶明知道豬舍內潮濕、氣味嗆人、豬容易發病,卻不敢通風。因為一通風舍內溫度就劇降,寒冷費料,也容易發病,所以舍不得通風,不敢通風。所以我們就考慮到用陽光來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陽光照射的時候,陽光豬舍內溫度可以很高。冬天室外零下26℃時,豬舍溫度可以達到30℃以上。豬舍溫度不低的話,他們就敢通風,也舍得通風。通風的時候就把潮氣和濁氣排出舍外了。這樣使得病原不容易存活和繁殖,可以提高豬的健康度。
防病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豬的自身免疫力。病毒是外因,是引起發病的一方面,如果非瘟病毒不能達到一定的量,健康豬的自身免疫力是能扛過病毒感染的。但是為何發生這么多非瘟,就是因為很多豬的自身免疫力受到嚴重損害。
養豬實際上沒有太多奧秘,第一就是提供舒適環境,讓病原不能大量繁殖,讓豬舒服,別太冷、太熱、太潮、太臭,保證豬的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完整,不讓豬胃腸道受太大刺激;第二就是飼料營養方面,給豬吃好一點,保證完全蛋白,保證原料品質,減少毒素,選用預消化處理的優質原料,減少飼料應激因子,不加任何抗生素;第三就是管理,讓養豬少受應激。對于豬來說,少量病毒不可怕,包括非瘟病毒。當然,還要做好起碼的生物安全。
第一、環境方面
我們強調頂部排風,向上垂直排風,而不建議縱向負壓通風。因為縱向負壓通風對于豬舍兩頭的豬應激是非常大的。東北和南方不一樣,東北在5月份下旬以前,用負壓通風,進風口處的冷風對豬的應激非常大。只有夏天不到一個月時間可以用負壓通風,其余時間都是頂部向上排風,這樣對豬的應激要小一些。
豬舍高度很重要。豬舍太矮,豬密度大,容氧量低,不便于濁氣排除。建議豬舍高度在6米以上,這對豬的健康更有利。豬舍高度4米以下,大豬每頭面積占2.5平米以下,防病管理上需要特別加強,否則發病風險很大。
第二、飼料方面
我們一方面控制豬舍內病毒不讓它泛濫,另一方面增強豬的自身免疫力,保障豬的健康,就像仇華吉老師和王愛勇老師說的如何提高豬的“酒量”、抗病毒的“酒量”。因為現在飼料競爭壓力比較大,有些飼料廠就用了很多非常規、低質原料,甚至一些含毒素高、質量不穩定的原料,造成豬的自身免疫力受破壞(可以觀察豬大骨、肝臟)。比如有的飼料公司用藥渣子(像土霉素藥渣、青霉素藥渣),有無毒性需要評價,只看蛋白含量、性價比了。有些企業用的國產魚粉存在腐敗變質,這樣的魚粉用了還不如不用。我們前幾年跟蹤過比較流行的肉骨粉,很多肉骨粉都是用病死豬做的,蛋白含量高,價格便宜,但是加了以后風險極大。
蛋白含量:魚粉、豆粕、肉粉,這些都是優質完全蛋白。但是因為價格的競爭,有一些飼料企業優質蛋白用量大大降低。我曾經遇到一個河南飼料企業,豬飼料連完全蛋白都沒有,全都是劣質蛋白,各種蛋白原料全是為了降低價格,這樣的話優質蛋白含量過低,對豬的自身免疫力非常不利。
飼料用油:有的飼料企業比較強調油的品質。有些飼料企業用的是混合油,豬油、魚油、磷脂等組合,質量怎么樣?品質是參差不齊的。毒素含量高,會損害豬的健康。
原料品質:同樣是玉米、豆粕,品質也是不一樣的,品質低的會影響豬的健康。重金屬元素超標損害健康,有些企業可能因為價格就不太考慮。
再有碳酸氫鈣、磷酸氫鈣、飼料鹽,有些產地是含有毒素的。有些企業認為,這些成分占飼料含量很少,好像影響不大,但毒素含量、飼料鹽的雜質問題,對健康都有不良影響。
飼料里不加任何藥物。此模式認為,藥物是治療用的,對癥用藥有療效,但健康豬沒病給藥,是給豬增加毒素,損害豬的健康(食藥同源的中藥除外)。
第三、管理方面
主要是防止豬受各種應激。北方特點就是地面冰涼,實際上廣東一帶的冬天、春節前后地面也是很涼的。以前觀察天氣預報,最低氣溫也是3~5℃,如果再潮濕的話地面會非常涼,這對豬是強應激。
還有一些企業采用自動上料,飼喂料槽。飼料在庫房可能是好的,添到料槽之后有卡住的,若不注意清理,容易發霉。還有就是降低豬的密度,這個非常重要。
第四、生物安全方面
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豬場應盡量少與收病死豬的人、臨床獸醫和豬病保險理賠員接觸,更不能為了某些蠅頭小利與他們走動太近;保持豬舍干爽通風、適度陽光的環境,來抑菌消毒;不鼓勵養豬戶帶豬消毒,因為帶豬消毒能夠殺滅病原,也會刺激上皮和呼吸道黏膜,還會損傷皮膚,再說帶豬消毒也不可能把病原都殺凈,如果環境陰暗潮濕,病菌繁殖非常快,會有利于感染。可以用益生菌噴灑,同時減少濁氣產生。
第五、陽光豬舍的不足之處
陽光豬舍養豬模式也有“怕”的地方:怕陰雨天氣;怕與收病死豬的人、臨床獸醫、豬病保險出險人員接觸;怕給豬吃低質、劣質營養飼料;怕忽視豬福利管理,給豬造成持續應激的做法;怕消毒殺菌給豬造成強應激、甚至傷害豬的行為。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東北中小豬場,是否適合其他地區需要實踐檢驗。
專家點評
我國現在豬病發生種類中,傳統的幾大傳染病發病率沒有下降,又增加了幾種新的烈性的傳染病,尤其是一些直接侵害免疫系統的免疫抑制性傳染病,同時又出現了營養性疾病、環境性疾病、藥物性疾病、疫苗性疾病和管理性疾病等等,使當前豬病的病因、防疫、診斷和治療變得相當復雜和困難,也使當前豬場的臨床獸醫力不從心,甚至一些獸醫專家也束手無策。所以很多豬場的豬群疫病防控就依靠飼料、獸藥、疫苗、設備、檢測及互聯網等企業派駐技術人員,由于利益驅動使問題更加復雜化。疫苗的種類和頻率越來越多、獸藥的種類和用量越來越多、設施設備越來越先進且復雜、營養添加劑越來越多且成本越來越高、豬群的代謝壓力越來越大、豬群的抵抗能力越來越低、豬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難防難治!
我做過一個調查,涉及4個省、27個養豬單位,母豬每年打疫苗種類和頻率最多的23針次,最好的15針次,平均18針次/年/頭/母豬,按一年365天,平均20.28天就打一針。如果說機體對疫苗的反應應答期是7天,那么機體在兩次疫苗之間只有13天的恢復休息期;如果反應期為21天,那么就機體長期處在免疫應答期,也可以說機體長期處在低抵抗力狀態。以上現象表明,機體免疫系統壓力大、應答能力下降、疫苗效果不佳,生物藥廠就增加抗原含量,豬群就加量加頻率,養豬老板就換廠家。使生物藥廠把抗原含量、病毒毒株、免疫次數、抗體檢測分析、佐劑及注射后痛否當成了賣點,造成了現在的混亂局面。
陽光豬舍盡量滿足了豬只機體的生存的基本條件,使機體處在一個自我正常狀態,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環境中病原載量又低,豬群健康就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