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上班族一樣,剛剛過去的2019年農歷臘月,豫西南鄉村的販豬中介老陳也是忙到臘月二十八才停工。
雖然是地道的村里人,老陳平時業務電話卻響不斷,每天頭件事就是詢問豬價行情走勢表。
靠做販豬中介月入過萬,他說,人只要勤奮本分,不胡來、不坑人,生意都能守住,都不會落人后。
販運生豬的中介,每月收入上萬元
與駐馬店、平頂山交界,豫西南的舞陽縣有一個生豬交易點。如果有人問生豬往哪兒賣,不少“圈里人”會提到“行戶”老陳。
在農村,行戶就是中介,比如以前的牲口集市上,上萬塊的牲口交易,雙方也互相試底,遲遲達不成,這時候,有個行戶在中間說和著,左言語右叮嚀,一番周旋后往往能說攏。
老陳他們不用趕一個個集市,更多是電話里溝通談妥后趕到現場,各方到達后開圈,看豬的成色跟說的是否一致,點驗后裝車。隨后老陳拿到傭金,一頭豬5塊錢的提成。
這點錢不多,但走量的話也很可觀。“一般一星期能經手五百來頭豬,旱澇保收。”說這話時,老陳很平靜。
這幾年見慣了生豬交易市場的起起落落,老陳對市場很敏感,“生豬交易受外界影響太大,趕上低買高賣,一頭豬掙個上千,幾百頭豬就能掙幾十萬。成本一高,還是得規模以上的養殖場才能多掙,就這還不敢有閃失。”
常常凌晨三四點就忙活,晚上十一二點才收工
前些年老陳做其他小生意,風風火火地跑,在十里八鄉積累了不少人緣,11年前因為一場病,身體不如從前,憑借熟人多的優勢,做起行戶。
老陳的手機好友有1200多位,跟很多“僵尸好友”不同,他的電話一天到晚不停地響,有段時間他買了倆手機,經常倆電話同時打過來,他先接一個匆匆掛斷,打完這個再回另個。
販運生豬一般是早晨到上午,可以多預留時間給其他環節。頭天晚上溝通完交易價格和地點,交代好交易細節,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老陳就要準時到達交易地點。
有的交易是晚上進行,隨后連夜運輸。這時候,老陳就晚上十一二點回來,回到家,媳婦趕緊做好一晚熱燙的飯給他端過來。有時候倆人一起出去,回到家后,倆人一邊說著話,一邊趕緊做飯。
剛剛過去的2019年農歷臘月,老陳忙到臘月28才停工。
顧全散戶和大型養殖戶的收益,他一遍遍做工作
生豬交易按斤算,逢上豬價貴,賣方在斤兩上動手腳是常事兒。“比如現在生豬價一斤17塊,不少人都會提前給豬喂食,還有的灌水,想多賣個百十快。”老陳說。
老陳到達現場時,一看豬肚子鼓得圓圓的,還沒開口,對方訕笑著,上前點煙,他默默想著待會咋說。過了會兒買方來了,一看豬喂過食,扭頭就走,一個勁兒擺手說不要了。老陳忙上前,給對方點煙,又把買方招呼過來,三個人站一塊,好說歹說,最后說定了,按斤算,適當減去一點費用,總價有時候多出一點有時候相比較差不多,但好在買賣雙方都接受了。
有時候很長時間談不攏,老陳就只能一遍遍地協商,可下次情況又相似。
上規模的養殖戶那邊,老陳和他一些同行要聯系全國多地尤其是南方省市的販豬商,對方過來后,把車停到縣里,老陳全程陪著他們在各鄉鎮的養殖場轉。對販豬商來說,除固定的養殖場資源外,像老陳這樣的行戶也很必要。慢慢地,老陳合作的販豬商多了,他也更忙碌了。
只要勤奮本分不胡來,就不會落人后
做起販豬中介后,老陳每天晚上必定聯系詢問第二天的豬價行情,和廠家對接人、販豬商一遍遍確定價格,“一個價格弄不準,到時候雙方談不攏,肯定不行,多幾次就沒信譽了。”
也因此,每晚總是把價格確定好后,各方都提前溝通到后,他才安心。
微信朋友圈里,老陳的簽名是“我盡最大的能力為各位的生豬賣個好價格。童叟無欺!”做小生意30多年,做販豬中介11年,老陳有他的一本簡單的生意經,“只要不胡來、不坑人,勤奮本分,一往直前,都不會落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