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乳品消費總體增長放緩,生乳折算乳品消費總量約4300萬噸,比2018年上升2.3%,較2015年下降4.4%。以奶粉為例,2019年奶粉約75%的產能閑置,閑置率比2018年提高8%。與此同時,乳制品進口增長較快,2020年進口對國內液態奶及奶粉價格體系將產生“量變到質變”的影響。
2019年乳制品市場現局
產業兩級分化明顯 低溫產品成競爭焦點
乳品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隨著乳品區域渠道壁壘逐漸被打破,消費者品牌意識增強,政府對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提升以及企業全渠道布局和新零售的快速發展,乳品市場上呈現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渠道布局效率,高端產品快速下沉市場的趨勢。
隨著全渠道布局順暢,乳品龍頭企業通過價格戰、品牌戰大量擠占中小企業市場份額,在近三年里迅速提升市場集中度。2019年,預計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新希望銷售額分別為900億元、810億元、210億元、180億元和60億元,占行業總銷售額75%,比2018年增加8個百分點。奶粉行業來看,飛鶴、惠氏、達能、美贊臣、君樂寶、美素、伊利、A2、澳優、合生元、貝因美、蒙牛雅士利總體市場占有率達到90%,比2018年提高5個百分點。
市場集中度提升讓中國乳業競爭格局進入“相持”階段,對于龍頭企業而言,要進一步夯實供應鏈體系,加大科研力度,少犯戰略錯誤;中小企業要改變跟風策略,積極打造性價比產品,深入扎根渠道建設。
高端化產品結構呈現遞減趨勢。2019年圍繞低溫化和細分市場,巴氏奶、酸奶等產品向高端化發展。這符合當前中國市場需求,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更高品質產品需求的偏好,一方面消減國內高生乳價格帶來成本壓力。
但是從2013年開始的高端化發展紅利在巴氏奶和酸奶品類上呈現遞減趨勢。一方面,龍頭企業在高端品類已經獲得很大份額,在低溫酸奶和白奶不能達及三、四線市場條件下,僅一、二線和部分華東、華南三線市場總消費量基本趨于飽和,呈現存量競爭格局;另一方面2019年傳統高端品類大促銷讓很多區域企業高端產品銷售受到很大挑戰;與此同時,居民收入水平放緩,對高端乳品消費支持能力下降。酸奶品類中,可以全渠道覆蓋的常溫酸奶總量消費也近飽和,2019年常溫酸奶總容量約600億元,其中伊利、蒙牛、君樂寶及光明占據約70%市場份額,常溫酸奶實際動銷價格較2018年下降10.8%。
企業兩級分化嚴重。近幾年,龍頭企業營收及利潤均高于行業平均速度在增長,推動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同時高附加值產品大多都集中到龍頭企業身上。其結果是大批中小企業,特別是部分區域龍頭企業經營業績下滑明顯,2019年約60%企業處于虧損或潛在虧損狀態,兩級分化嚴重。以奶粉為例,目前集中在陜西、黑龍江等地大批中小奶粉企業即便通過配方注冊,但是陷入資金短缺困境,市場品牌開發不足,渠道拓展能力差,部分企業在2020年面臨退市。由于國內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很多中小企業只能同行短期借貸,難以長久,部分企業不得不指望上市融資,但限制諸多,上市周期長,更有企業通過出售固定資產及土地來維持。
低溫產品成為主要競爭焦點。2019年,各大企業陸續加碼低溫白奶及酸奶領域,一方面攫取低溫高端化發展紅利,另一方面通過低溫化實現差異競爭,遏制進口沖擊及龍頭企業全渠道布局帶來的壓制。低溫化發展有助于保護本土奶源,目前奶牛存欄偏低,為進一步保護本土有限奶牛存欄,夯實奶源基礎,通過低溫化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可以有效消化本土高奶價帶來不利競爭劣勢。
低溫化發展由于受到奶源布局影響,同時三、四線城市消費有限,區域低溫發展面臨極大競爭壓力,因此長期看,主銷區的華東、華南地區以低溫為主企業應加快橫向整合,形成跨區域企業。但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將進一步對地區區域企業形成并購。
進口不斷增加,將影響國內傳統價格體系及利益分配格局。隨著中國深化對外開放、進口成本優勢明顯以及國內主要企業國際化發展結果,讓進口乳品這些年一直保持較穩定的增長,特別是跨境購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了乳品進口效率。2019年1—11月份中國進口干乳制品和液態奶分別為154.7萬噸和8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1%和34.3%,其中大包裝原料粉和成品白奶進口量分別為92.1萬噸和8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4.4%和35.4%;奶酪進口量為10.6萬噸,同比增長7.3%。作為成品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原罐傳統貿易進口量32萬噸,同比增長9.7%。原料大包粉進口量大幅增長原因是由于國內部分地區缺奶造成部分企業不得不使用大包粉生產含乳飲料用以替代白奶。奶酪進口持續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國內對烘焙用品需求巨大以及零食型奶酪快速發展。而進口成品白奶持續增長,由量變到質變,會對國內傳統白奶價格體系造成影響,引起定價權出現變數。
養殖業回暖。由于存欄量下降幅度較大,加之環保因素造成南方地區缺奶,生鮮乳供應處于緊平衡狀態,價格持續小幅上行。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11月末,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84元/公斤,比2018年8月最低點上漲13.9%,同比上漲7.9%。由于奶價上漲,加上牧場自身生產效率不斷改善,奶牛養殖效益回升,2019年末達到每頭牛年均利潤3000元的正常水平,單產9噸奶牛利潤達4000元。
從上市養殖企業年報反映,2019年上半年,現代牧業營收25.70億元,同比增長4.1%,凈利潤同比增265.2%,達到1.25億元;中國圣牧實現營收14.21億元,同比增長1.5%;凈虧損7350.1萬元,同比減少93.66%;西部牧業實現營收3.43億元,同比增長3.67%;賽科星實現營業收入11.71億元,同比增長11.04%。
乳制品市場新格局
試水新零售 國際化進程加快
龍頭乳企嘗試品類延伸和業務轉型。2019年,由于具備強大品牌效應和全渠道布局,龍頭企業借助上述優勢加快橫向業務延伸,布局咖啡、礦泉水及飲料業務。在傳統乳品業務增長大幅放緩背景下,通過嘗試橫向延伸,有助于提升企業在未來業務增長的持續性,但由于上述業務已經不再是藍海,在國際大品牌及本土優勢品牌盤踞下切入上述領域,比拼的是渠道和品牌拉伸能力。對于乳品企業而言,“有棗沒棗打一竿子試試”,這或將是乳品龍頭企業破局的一種嘗試。
對于專業程度較高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加快向專業營養食品轉型,這符合當前我國人口變化、專業性延伸和渠道變革等趨勢。我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是一個消費者意識不斷提高、科技研發不斷進步、產業細分和分工不斷完善的過程,對于企業而言,要打好基礎,搞好研發,做好推動渠道轉型等工作。
新零售渠道建設加快推進。隨著大型電商平臺深入鄉村以及這些地區零售渠道連鎖化發展,給企業下沉市場打下堅實基礎,進而實現全渠道鋪貨的同時,極大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從消費角度來說,未來中國消費量增長潛力最大地區來自三、四線市場,而事實證明近年整個快消品量級增長均來自三、四線市場。毫不夸張地說,未來誰占據三、四線市場誰就將贏得未來。而三、四線市場渠道建設將是重中之重,近些年三、四線市場渠道加快連鎖化發展,同時大量假冒偽劣產品開始從市場剔除出去,這讓品牌知名度較高龍頭企業的大量高端產品迅速進入并獲得巨大紅利,實現業績高于行業平均速度增長。
另一方面,無人零售、生鮮電商、社區店等在一、二線及部分三線市場快速發展,極大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所謂“新零售”本質上就是圍繞“既發現消費即解決消費”而展開的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為核心的零售形式。乳品企業在新零售模式探索方面始終走在整個食品前沿,大型企業借助生鮮平臺、無人冷藏自動販售等,繞開高成本的自給配送方式,實現低溫產品的高效動銷,打破了區域低溫企業原有的物流優勢。
專業母嬰連鎖店快速發展,從以傳統母嬰產品為主向以專業產品為核心進行重大調整。特別是三、四線母嬰快速連鎖化,為國產奶粉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約40%單體母嬰店退出市場,但一大批新型連鎖化、專業化、服務化母嬰系統涌現,他們將從傳統母嬰服務向多元專業服務產業轉型,在三、四線市場,專業母嬰店將成為專業食品和專業服務相結合的新型零售業態。
國際化發展從資源布局到市場開拓。2010年以后,中國乳業開啟國際化步伐。經過十年布局,企業初步建立起海外生產基地,掌握部分優質低價奶源,同時在技術提升和國際科研合作初步取得成效。在此背景下,龍頭企業開啟并加快海外市場拓展。當今世界乳品增長最快地區主要集中在亞洲、南美和部分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尤其以東南亞和西亞消費增長最快。而中國已經與東盟貿易自由,龍頭企業率先布局東南亞和西亞地區,依托當地并購工廠加上海外原料,打造一條完整產業鏈體系。而更多的是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專業營養產業,國內企業加快對歐洲等地區投資,并積極開拓當地及海外市場。2019年可以說是中國乳業海外市場拓展元年,也是經過多年努力,積極、自信邁向國際市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