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安全的食品對消費者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在世界各地,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著確保食品安全的艱巨責任。“政策護航、科技支撐,讓食品更安全”,10月30~31日,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CIFSQ 2019)以此為主題,通過搭建交流平臺,匯聚全球著名專家和領軍人物共同探討食品安全的核心問題,從科學研究、監督管理、行政立法、安全標準、技術實踐以及創新技術等多個方面展現了該領域的最佳實踐和創造性解決方案,旨在提升食品安全。
真菌毒素、生物污染、化學污染、食品追溯等內容都成為大會的熱點話題并被廣泛關注。多年來,國際真菌毒素學會主席、維也納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系主任和分析化學中心主任Rudolf教授一直從事污染物分析相關的科研工作,是國際上真菌毒素檢測和控制領域的領導者,CIFSQ大會分論壇贊助商--Romer Labs®代表農業、食品及飼料行業中首屈一指的檢測試劑和服務供應商也參加了此次會議。Romer Labs®與Rudolf Krska教授團隊在真菌毒素的檢測和控制方面展開了多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會上,本刊記者采訪到了Rudolf教授,以及Romer Labs®公司高管團隊,包括亞太區總經理Yongwee Liau女士、中國區總經理周旌先生、資深實驗室經理張大偉等,他們就國內外真菌毒素檢測與控制技術的進展和經驗分享作了相關探討。
“三環節”真菌毒素監測不容忽視
“我的大多數時間都投身于真菌毒素的研究中,身為維也納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系和分析化學中心主任,我的任務是研究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污染物,開發出高效準確的檢測方法,并對它們進行脫毒或降解。”在談到自己的主要工作時,Rudolf教授介紹說。
田間種植環節, Rudolf教授團隊通過中國-歐盟合作項目,研究氣候、地理位置等環境因素對真菌毒素污染的影響,并建立預測模型,幫助利益相關者從作物源頭控制真菌毒素污染水平。另外,中國有獨特地糧食儲藏的習慣,倉儲環節更容易產生真菌毒素積累,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在糧倉各處放置傳感器,全方位檢測糧倉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指標,一旦發現指標失常,可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從而提高毒素防控的效率,這些很多是和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最后,針對零售環節的市場采樣檢測是很有必要的,采取一些現代化檢測手段的同時也需要更多真菌毒素暴露量相關的膳食方面的數據支持。Rudolf教授曾在加拿大衛生部做過相關的全膳食研究:每天去超市采購不同的食品放在一個籃子里,用很常見的方法烹飪這些食物,之后進行檢測分析,通過此方法,可以評估個體在膳食方面的真菌毒素暴露量。
真菌毒素研究的進步和挑戰
“我最大的職業成就之一是開發了一種多毒素檢測方法,其能夠在40分鐘內檢測出1400種污染物。”Rudolf教授說道,另外,在今年CIFSQ大會上,檢測新技術之一當屬Romer Labs®研發的靶向、非靶向的多毒素檢測方法,一針即可實現對50種以上毒素的快速篩選,可以滿足政府和企業不斷發展的檢測需求。“多年來,Romer Labs®期望在真菌毒素檢驗技術層面讓國家監管部門、行業監管者和企業們能使用上準確、方便、快捷且性價比高的方法及產品。這樣的方法優化,可以讓國家的監管更有力、預警更有效,也可讓企業的檢測更準確、高效。”Yongwee Liau女士說道。
另外,開發有效的真菌毒素脫毒方法對于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往來,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而言意義重大。對于已經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糧食和飼料來說,也可以通過添加酶制劑的方式降解其中的有毒物質。為此,Rudolf教授與百奧明公司合作開發了霉菌毒素脫毒劑,主要為解決由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種毒素引起的霉菌毒素污染。對于已經受到污染的食物來說,不應該浪費,想辦法降低真菌毒素含量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令其產生可降解的有用物質。
Rudolf教授說到,起初人們只知道幾種真菌毒素,隨著氣候的變化、科技手段的進步和檢測研究的深入,如今我們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面對的是更多種類的真菌毒素及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危害。Romer Labs®一直致力于真菌毒素的研究合作和市場開發,保持著在真菌毒素領域的先導地位,相信Romer Labs®在中國新建的實驗室會極大地促進中國在真菌毒素檢測與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促進國內外開展更多廣泛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